新闻中心
行业动态
公司资讯

5G+北斗,相互赋能,完美互补,充分释放“快、准”定位能力

时间:2021-03-17 来源:

       5G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其将给经济社会乃至生产生活带来的变革和潜在影响已经成为共识。人们关注5G建设和应用的同时,作为“另一张网”的北斗近期再次进入舆论视野。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呼吁加大“5G+北斗”的融合应用。

      5G与北斗,二者同属“新基建”范畴,前者的优势在于“快”,后者的优势在于“准”。5G+北斗不是简单的叠加关系,而是相互赋能,彼此增强,北斗解决5G的“精准”问题,5G助力北斗解决“速度”问题。两者相互融合发生的化学反应被认为将引领新基建。

5G与北斗相互赋能

       5G是“地上的网”,北斗是“天上的网”,原本处于两个空间的两种技术有着各自的优势。其中,5G的优势在于“快”,传输快,最高达10Gbit/s,下载一部电影只需要一秒钟,是4G的100倍,同时延时低于1毫秒,4G为30-70毫秒。而北斗的优势在于“准”,全球定位精度可达5至10米,授时精度可达10到20纳秒,服务可用性优于99%。由此可见,5G解决数据高速传输问题,北斗解决时间空间高精度问题。两者在需求或技术上都有通导一体的结合倾向,能够相互赋能,彼此增强。

       在5G赋能北斗方面,对北斗来说,5G的高速率、大容量,可以稳定传输北斗地基增强时空位置修正信号,使得北斗的时空精度更高;北斗赋能5G方面,对5G来说,北斗有感知、认知时空位置的功能,使所有信息能从生成开始,就能够给它进行时空位置定位,使得它在网络上的活动或者在网络上什么地方驻留、待多久的时空轨迹都能知道。

       不仅如此,5G和北斗在应用场景上也能完美互补,同时借助运营商建成的5G基站开展北斗基准站融合建设,将大幅节约建设和网络成本,从而形成一个从天上到地下全范围覆盖的信息服务网络,成为智能时代最重要的基础设施。

两者融合引领新基建

       5G+北斗的融合与相互赋能,本质上是时间和空间位置基于通信的融合,可以实现天地一体、通导一体。二者同时作用,能产生颠覆性的技术,在不同场景下会催生出不同应用,促进万物智联与精准协同,将成为新基建迈向数字化、智能化,实现升级改造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5G+北斗”既是实现区域和广域,乃至全球精确感知时空事件和目标信息的关键基础设施,更是实现支持广域和全球智能协同控制的赋能技术。

       在传统领域,5G+北斗高精度定位可用于工程建设、测量测绘、环境监测、码头装卸、机场调度等领域;在新兴领域,车联网、自动驾驶、智慧交通、智慧物流、精准农业、无人机、手机高精度定位等北斗融合创新应用发展迅速。5G与北斗融合的高精度定位基础设施将有力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助力数字中国建设。这就是新型基础设施的融合特征,这一融合使得“5G+北斗”不仅是信息时代、数字时代的信息基础设施,也是未来智能时代重要的时空信息基础设施。当前我国正在推进的“新基建”战略,注重七大领域的高科技产业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建设,而基于“北斗+5G”的精准时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融合及应用,将是这些领域基础设施信息化、智能化升级改造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创新应用加速落地

       随着5G、北斗高精度导航、高精度地图的日益成熟,目前我国基于5G+北斗在基础设施建设、融合应用、生态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在工业能源领域,中国电信携手国网落地全国首个5G通信、北斗导航同时与配电网智能化进行深度融合的“新基建”项目。该项目充分利用中国电信的5G网络基础和北斗的技术特点,将5G通信技术、北斗精准授时技术完美结合,实现了配网智能化的精准运行,确保故障发生时,可以第一时间将故障隔离,恢复非故障供电区域,进而进一步提高供电可靠性。

       同时,北斗已经在高铁上应用。2019年年底正式开通的京张高铁列车,就是第一条采用北斗系统并实现自动驾驶等功能的智能高铁。另外,在我国,5G+北斗已为大众消费、共享经济和民生服务等领域带来广泛应用。比如可为共享单车、智慧矿山的无人矿车、智慧物流如巡检机器人、AGV、物流车导引、AI摄像头、无人机等等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务。此外,北斗西虹桥基地与上海电信合作,着重探索“5G+北斗”室内外融合精准定位等应用,将上海打造成为“5G+北斗”融合应用发展的高地。

       随着北斗高精度导航、5G、高精度地图的日益成熟,基于5G+北斗综合时空服务能力将带来广阔的应用空间,深远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 电话:0471-3901781
  • 邮箱:postmaster@imbeidou.com
  • QQ:1104417048
  •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金桥开发区阿拉坦大街北侧旺第嘉华商业楼1号B段